快乐家庭网 > 家有儿女 > 家教视点 > 家教探索 > 正文

道理如此简单,孩子为什么就不明白?

编辑:梅梅教育整理:快乐家庭网点击数:2012-08-26
导语:在这样的情形下,如黄女士和儿子的对峙,孩子的状况和父母的状况都陷入了某种迷途,首先需要澄清。其一,贪图享乐和避难是人性中固有的惰性。

  不考上大学拿到一张过硬的文凭,就找不到好工作,就不能出人头地,就会永远在社会金字塔的最底层挣扎。在父母看来如此简单的道理,一些孩子往往就是弄不明白。

  “儿子已上高二,还整天迷恋上网、打游戏。十七八岁的男孩,难道就不考虑自己的前途?考不上大学只有去做工,这话不知说了多少遍。车间也领他去了,只让他体验半天工人做活的滋味,他就直喊受不了。可他一出车间,刚才干活的滋味就忘得精光,一切还是老样子。”在纺织厂挡了大半辈子车的黄女士,说起高考临近、成绩却每况愈下的儿子,已经是痛心疾首,忧心如焚。

  远不止黄女士一人产生这样的困惑。就业竞争日趋激烈,阶层分化日趋明显,除了金钱和权势,一张大学文凭,甚至需一张重点大学的文凭,已成为叩入上层社会或社会管理阶层的惟一合法和正当的敲门砖。面对如此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如此简单的道理,为什么相当一部分孩子仍然执迷不悟,我行我素,置父母的千劝说万告诫于耳边风呢?

  笔者认为,在这样的情形下,如黄女士和儿子的对峙,孩子的状况和父母的状况都陷入了某种迷途,首先需要澄清。其一,贪图享乐和避难是人性中固有的惰性。优秀人物之所以有过人的勤奋,之所以能把这些惰性压到最低限度,得益于他们自觉的意识和过人的毅力。而孩子的勤奋和努力,则得益于养成教育的引导。压抑贪图享乐的惰性,往往连大人都难以做到,何况孩子!试问,一些父母明明知道过度打麻将有损健康,有碍家庭,尤其对孩子的成长有害,为什么仍然乐此不疲,执迷不悟?如此简单的道理,他们心知肚明,却偏偏不照着去做,这是惰性使然也!对自己孩子性格中的惰性没有清醒的认识,又如何去对症下药?其二,人在社会实践行为方面的认知规律和书本知识的认知方式截然不同。前者从对一个道理的认同到实践,往往不经过亲身经历甚至被逼到没有退路的地步,是难以实现的。如黄女士通过半辈子挡车积下的酸甜苦辣、获得的社会体验,仅仅通过说教和短暂的“模拟”,是根本无法让儿子得到同样的“切肤之痛”的。其三,应试教育实质就是选拔教育。既然是选拔,考试的关口和课程的设置就必须适应拨尖和淘汰的需要,人为地层层设障,让“劣者”出局,“优者”过关。因此,“高考冲刺”阶段的课程就像难关重重的跨栏赛,一栏过不去,往往栏栏跟不上。一些成绩在中下游徘徊的孩子比他们的父母要清醒得多:要想在短时间内赶上班上的“尖子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如果此时他们的父母喋喋不休地拿“文凭”、“就业”、“前途”说事,只会给孩子徒增烦恼,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其四,还有一种情况,即孩子对“世事”的认知,还完全处于一种一无所知的懵懂状态。这样的孩子除了眼前的自我和快乐,其他一概不予考虑。什么就业,什么前途,一切由老爸老妈搞定。这就是他们的真实想法。孩子的这种状况,是长期缺乏养成教育和家长一味怂恿其“惰性”造成的恶果。

  由此看来,陷入像黄女士那样窘境的父母,要想找到一剂猛药,“让孩子幡然醒悟,回到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成绩直线上升,立马跃居上游”,恐怕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梦想。依笔者所见,直面现实的态度是:一、对孩子的学习状况、潜力、智力以及心理素质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在学业目标上帮孩子做出和其实力相适应的选择;二、好好补上养成教育这一课,即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这对他们走上社会至关重要;三、父母要首先走出流行价值观的误区。不错,在惟文凭论依然盛行的情况下,进入上层社会和管理阶层非过硬文凭不可,进入之后也可能体面、舒适、富足,但不一定就幸福和有所作为;相反,在非上流社会和非管理阶层的职业中,可能苦些、累些、穷些、卑贱些,但不一定就找不到幸福,也不一定不能大有作为。

www.52-home.net育儿·健康·亲子·情感·时尚
 网站首页快乐家族新好妈咪健康养生休闲时尚情感物语家有儿女妈妈日记成长相册家庭百科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