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家庭网 > 家有儿女 > 家教视点 > 名人家教 > 正文

别出心裁的名人家教

编辑:梅梅教育整理:快乐家庭网点击数:2012-09-10
导语: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晚年得子,不胜欣喜。但他对儿子不溺爱。他在弥留之际,叫儿子亲手做几个馒头给他吃。当儿子做好馒头端到他床前时,郑板桥已经咽气了,儿子悲痛欲绝

  古往今来,人们为渴望子女成才,其教育方法不胜枚举,各具特色。其中,不少名人教育子女成才的方法却别出心裁,耐人寻味。

  “令”教

  三国时代的政治家曹操十分重才,对儿子要求也很严,还特地颁布了一个《诸儿令》,意思是:“儿子们在年幼的时候,我虽都喜爱,但长大了能成材的,才一定用他。我这不是说二话,我不但对臣属没有偏心,就是对自己的儿子也不想有任何偏袒。”

  “名”教

  1945年,林伯渠的小儿子6岁,要上学了。林老对儿子说:“上学,该有个地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用三’吧!”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林老语重心长地解释道:“‘用三’者,三用也,即用脑想问题,用手造机器,用足踏实地!”

  “联”教

  郭沫若是对联创作和巧用的好手。1940年秋,郭老与夫人于立群、侄儿郭倍濂、侄媳魏蓉芳在书房闲谈。谈话中郭沫若挥笔写了一联,内嵌“蓉芳”二字,以教诲后辈:“莫学芙蓉空有面;应效芬芳发自心。”此联深蕴哲理,不仅告诫年轻人不要华而不实,应该艰苦奋斗,而且阐明了事物的表与里的辨证关系,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铭”教

  我国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长子苏迈赴任县太尉时,苏老送他一只砚台,上面有苏老亲手刻的砚铭:“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苏迈表示一定不负父示,做一名勤政廉洁的好官。

  “碑”教

  北宋名臣包拯,素有“包青天”的美誉。他家中堂屋东壁竖立一块石碑,碑文刻的是包拯的遗嘱家训:“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者,非吾子孙。”这也是有名的“家训碑”。

www.52-home.net育儿·健康·亲子·情感·时尚
 网站首页快乐家族新好妈咪健康养生休闲时尚情感物语家有儿女妈妈日记成长相册家庭百科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