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家庭网 > 家有儿女 > 家教视点 > 家教探索 > 正文

移走沟通的“绊脚石”——为师生沟通的常见心理障碍把脉

编辑:梅梅教育整理:快乐家庭网点击数:2012-09-02
导语:“唠叨”病的根源在于教师本身对师生关系的错误定位。由于传统文化赋予了教师与学生的不平等地位,伴随着教学生涯的增长,教师一般会越来越习惯于维持自己的权威地位

  轮到我了,我用手假捂着耳朵。这时,像是从远方传来了上帝的声音,一句话犹如春雷回响在我的耳边,老师慈祥亲切地对我说:“你如果是我的女儿就好了1

  到现在为止我还认为,没有哪一个同学有我爱这位老师爱得这么深。因为她让我找到了和其他孩子一样的尊严和自信,驱走了我心中自卑的阴影。我将一辈子感激她。

  2、羞怯

  羞怯是学生常见的沟通障碍。这里的羞怯是指人在沟通过程中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致无法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的行为。

  学生的羞怯一般有三种类型:

  ①气质性羞怯

  这种学生生来就属内向气质。他们的脾气比较沉静,说话低声细语,见到生人就脸红,甚至常怀有一点胆怯的心理。他们举足投步、寻路问津也思前想后、顾虑重重。属于这种气质的学生为数较少。

  ②认识性羞怯

  造成这种羞怯的原因是过分注重“自我”。他们的患得患失心太重,生怕自己的言行被人耻笑。他们说话做事都要有绝对的把握才进行,不敢冒一点风险,因而老是受环境和别人言行的支配,缺乏主动性。久而久之,便羞于和人接触,更羞于在公开场合讲话。

  ③挫折性羞怯

  这种类型的学生以前并不羞怯,也许性格还较开朗,与人交往时也是积极主动的。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他们经历了一连串的挫折。从此,他们开始变得胆怯怕生,消极被动,好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造成学生羞怯心理障碍的大多数原因属于后两种。根据统计,四分之一的羞怯的成人在儿时并不羞怯,也有相当数量的羞怯儿童长大以后却不羞怯了。

www.52-home.net育儿·健康·亲子·情感·时尚
 网站首页快乐家族新好妈咪健康养生休闲时尚情感物语家有儿女妈妈日记成长相册家庭百科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