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家庭网 > 新好妈咪 > 成长阶梯 > 行为习惯 > 正文

儿童的成长规律

编辑:简约文章整理:快乐家庭网点击数:2012-03-25
导语:孩子的社交能力也在发展。两岁的孩子一般各玩各的,而三岁、四岁或五岁的孩子在玩耍时开始有了互动。不过,紧随三岁孩子的“我”阶段和“不”阶段而来的,通常是四岁或四岁半孩子那有名的“固执

  婴儿不加选择地吸收环境中的一切。所有的印象深深地进入婴儿的内心——他吸收声音和色彩,感觉成人如何对待他,甚至吸收母亲照顾他时的态度。他吸收周围环境中的一切,成为自己的感官印象,不加判断,也不做过滤。在这段时间,我们必须做孩子的保护屏障。

  鲁道夫·斯坦纳认为,婴儿的感官印象在他们的整个身体里“波动、回荡,发出声音”。从这个视角来看,婴儿吸入的印象会影响他们的生命力,并进一步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以及器官有节奏地工作的能力[1]——7岁之前尤其如此,而在婴儿时期,这一点体现得最为明显。

  从出生到两岁半

  让我们想象怀里正抱着一个小小的新生儿。我们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斯坦纳指出,婴儿的生命力主要在头部工作,用于发展神经系统。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头约为总身长的四分之一,和整个胸部一样宽,他的下巴后缩,下颚很小,整个人圆圆的,软软的。他的胳膊很短,骨盆和腿没有身体其他部分发达。

  新生儿的器官仍在发育中,无论是器官构造还是有节奏地工作的能力都还不健全。你会注意到,新生儿的呼吸是不均匀的。如果我们为宝宝建立不断重复的日常生活节奏,就可以帮助他们发展出健康的内在节奏。婴儿的动作也是杂乱无序的。观察饥饿的宝宝,你会发现他手脚乱摆,动个不停。随着宝宝适应家里的节奏并开始模仿成人的活动,他们自己的动作也逐渐变得有规律起来[2]。

  在两岁半之前的这个阶段,儿童最重要的成长体现在说话、走路和本能地思考这几个方面。这些成长从宝宝呱呱坠地就开始了,因为哭就是说话的开始呀!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开始整天“咿咿呀呀”地说话——全世界的婴儿最初都是这样“咿咿呀呀”说话的。很快,咿呀声变成了“妈妈”、“爸爸”、“大大”等以“a”音结尾的声音,再后来,父母所说的语言中的那些音也慢慢出现在孩子的语言中。他第一次给周围的人和物体起名字,并开始用一个字的句子交流。再然后,他把动词和这些名字放在一起。最后,我们听到了简单、完整的句子,有时还会听到他一下子说出许多叽里咕噜的话来——蹒跚学步的孩子好像整天都在说个不停。

  孩子的物质身体也以类似的方式在发展。新生儿不能独立支撑住头部,不过渐渐的,他的脖子日益强壮,能够支撑住沉重的头部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婴儿开始翻身、坐起,手臂和胸部肌肉也日渐强壮。这些早期的活动为走路打下了基础。

  随着腿和下肢的发展,爬的技能开始呈现出来。运动的发展和语言的发展是如此紧密相关,语言治疗师常常用爬行练习来帮助大孩子克服语言障碍。

  观察一个孩子在生命最初这几年里的发展是非常美妙的。他一次次地尝试,努力地坐起、爬行和走路。不管跌倒了多少次,他从不放弃尝试。一股内在的力量在驱动他,在说:“我会做到的!”我大孙女的一张照片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照片里的她非常自豪,因为她终于找到了平衡——她举起双臂向前走,放开了所有的支撑物,但似乎还需要抓住天空。

www.52-home.net育儿·健康·亲子·情感·时尚
快乐家庭网_您的网上家庭百科书
 网站首页快乐家族新好妈咪健康养生休闲时尚情感物语家有儿女妈妈日记成长相册家庭百科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