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家庭网 > 新好妈咪 > 成长阶梯 > 听说读写 > 正文

专家谈孩子识字、识句问题

编辑:简约文章整理:快乐家庭网点击数:2012-06-07
导语:民国以后的改革民国以后教育学习西方,对传统的方法就进行改革,就提出“识字教学”,孩子们学习书面语,首先是以识字为主,所以从民国初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到现在

  当孩子的母语的基本能力开始形成,大概在三岁左右以后,我们非常强调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的“阅读”,视听读物也是“阅读”,特别是听力读物,父母千万不要小看,听力读物对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从两岁到两岁半以后,有的孩子三岁以后,要帮助孩子开始听力读物的“阅读”。并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如果孩子听力读物的“阅读 ”能力较好,对孩子学习书面语言有非常大的帮助。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就像在传统文化中孩子从小听说书、听戏得到的帮助是一个道理。因为现在有新技术,就更方便,但也失去了过去的文化气氛。

  我并不反对在学龄前教孩子书面语(注意:是书面语,不是识字),但对很多家庭我们不提倡。因为父母不知道怎么做,对孩子语言学习是无效劳动,还可能给孩子带来很多问题。对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如果在得到指导的情况下,能教孩子书面语当然很好。   谈到书面语,马上就会想到识字。不识字怎么阅读?中国的书面语言是怎样学习的呢?从古到今是怎样教的?

  一、私塾教育 私塾教育在中国很长时间(我没有考证过)。启蒙阶段主要是帮助孩子学习书面语,前三年,就是背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等,然后是《幼学琼林》等,再后就是《论语》等。那时没有拼音。教学方法就是老师念一句,学生念一句。学生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会念,会背。至于讲不讲意义,要看老师。无论是平民的孩子还是皇太子,都是这一个方法。所以大家注意,传统方法的重点是学句而不是学字。

  二、民国以后的改革 民国以后教育学习西方,对传统的方法就进行改革,就提出“识字教学”,孩子们学习书面语,首先是以识字为主,所以从民国初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是识字教学。特别是三十年代发明拼音,五十年代进一步改革。小学一、二年级语文课本每个汉字上都注有拼音。帮助孩子识字。孩子学会识字后才以读为主。   三、文革以后的改革 文革后,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方面有一定的改革实验,开始注重“阅读”。比较成功的是黑龙江的一套教材。提出“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孩子首先学习拼音,然后在课文里每一个字上注音,这样孩子在未能学会足够的汉字前,就可以根据拼音来阅读课文,并且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认识汉字。这个方案实际上对传统的方法和识字教学方法的一种互补方案。但是只是在全国的少数小学进行实验,并没有大面积推广。九年义务教育的五年制和六年制教材也并没有在过去的“识字教学”上进行突破性改革。

www.52-home.net育儿·健康·亲子·情感·时尚
快乐家庭网_您的网上家庭百科书
 网站首页快乐家族新好妈咪健康养生休闲时尚情感物语家有儿女妈妈日记成长相册家庭百科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