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家庭网 > 健康养生 > 传统养生 > 体质养生 > 正文

体质学说 关系你我身体健康

编辑:简约健康整理:快乐家庭网点击数:2012-06-09
导语:《内经》以后,历代医家在《内经》基础上,结合各自的临床实践,丰富和发展了中医体质学。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临床常见的体质病理状态及其表现进行分类。如:汉·张仲景根据临床观察提出了

  2.体质理论的应用

  2.1体质与疾病的关系

  基于不同体质,其感邪性质就随之而异。如温病学派医家薛生白在论湿热病时说:“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此皆先有内伤,再感客邪,非由腑及脏之谓。若湿热之证,不挟内伤,中气实者,其病也微,或先因于湿,再因饱劳而病者,亦属内伤挟湿,标本同病。”说明不同体质的人对病邪易感性不同,阳热之体易感火热之邪,阴寒之体易感寒凉之邪。

  病邪侵入人体,能否发病,体质因素起着关键作用。伤寒学派医家庞安时说:“勇者气行则已,怯者着而成病。”病邪侵入人体,素体强壮,正气旺盛,足以抵抗外邪则不发病,即“勇者气行则已”,亦即《内经》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体衰弱,正气不足,不能抗邪,即“怯者着而成病”,亦即《内经》所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所谓“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体质不同,疾病病理也不相同。“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是讲中气(脾胃之气)旺盛则不挟内生湿浊,病易化热化燥,阳明为病居多;中气虚易挟湿浊痰饮,病易化寒化湿,多病太阴。说明中气虚实(体质不同)而病变随之而异。

  体质在发病中的作用还体现在疾病转归上。同一致病因子或同一种疾病,由于体质各殊,发病情况不同的致病因子基于相同的体质,其病机有着相似之处。温病派医家叶天士论温病传变时说:“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这是一般的传变规律。但有“逆传心包”之变局,病邪不经气分,遂入营血,这与患者素体阴虚阳旺有关。温病学派医家吴又可分析同是感受温疫之邪而出现种种不同变证,认为原因在于“因其气血虚实不同,脏腑禀赋之各异,更兼重感轻感之别”,而且认为“九传”与体质不同有关,如他自己所说:“传变不常,皆因人而施”。钱乙针对小儿体质而认为小儿病理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凡此,说明体质不同,疾病病理转归也就不同。

www.52-home.net育儿·健康·亲子·情感·时尚
快乐家庭网_您的网上家庭百科书
 网站首页快乐家族新好妈咪健康养生休闲时尚情感物语家有儿女妈妈日记成长相册家庭百科爱问